片式换热器
片式换热器是由若干冲压成型的金属薄片组合而成的热交换器。在高温短时和高温杀菌装置中,广泛采用这种换热器进行加热、冷却操作。
中文名 片式换热器 外文名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目录
1 结构
2 特点
结构
传热片悬挂在导杆上。前端有前支架,后端有压紧板。旋紧后支架上的压紧嫘杆,可使各传热片叠合在一起。片与片之间装有橡胶垫圈,以保证密封并使两片间有一定空隙。压紧后所有片上的角孔形成液流通道。冷、热流体分别在传热片两边流动,进行热交换。拆卸时仅需松开压紧螺杆,沿导杆移开压紧板和传热片,即可进行淸洗和维修。
传热片是片式换热器的关键工作件,一般采用不锈钢冲压制成多种形状,使用较多的有波纹片和网流片2种。波纹片上冲压有与流体流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的波纹,当流体流过时,可使流体形成波动流动,多次改变方向造成激烈的涡流,以消除表面滞流层,从而提高片面与流体间的传热效率。
为提高片的刚度,增加支撑点,防止热变形,在片面每隔一定间隔还压有突筋。网流片表面冲压有许多凸凹花纹,这既促使流体形成急剧涡流,又增加了片间支撑点和刚度。为使流体沿片面均匀流动消除死角,片的长宽比为3-4较为合适。
每块传热片上有4个角孔,构成流体通道。布置垫圈必须使片组合后形成互不相通的冷热流体的2条进出通道。其中每1条通道与2个角孔相通,2条通道在各板上依次相间。流体在换热器上有呈直线方向和对角线方向2种流动方式。
特点
1、传热效率高。
由于片间狭窄的波纹通道,使得换热流体形成高速液流和剧烈的涡流,因此可获得较大的传热系数。
2、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在较小的工作空间内,可容纳较多的传热面积。
3、有较大的适应性。
当需改变工作时,只需增减片数,组装就可满足要求。
4、热利用率高。
几种冷热不同流体在同一设备里进行,热量可回收,提高热利用率。
5、适宜处理热敏性物品。
由于流体在换热器内流速高,受热时间短,过热损失小,尤其适用于乳品、果汁杀菌。
6、操作安全卫生,便于淸洗。

建议你好还是分开去计算,分不同的材质套用不同的定额子目,然后输入各自的主材单价就可以了
德州鑫溢换热器专业生产换热器设备

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中文名 板式换热器 外文名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组 成 板式换热器、平衡槽、热水装置等 类 型 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 标 准 GB16409-1996《板式换热器》 优 点 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
目录
1 结构原理
2 基本组成结构如图所示:
3 特点
4 基本分类
5 选型计算
6 常见故障
7 设计特点
8 应用领域
9 故障处理
▪ 外漏
▪ 串液
10 处理方法:
11 主要控制参数
12 产品选用要点
13 施工安装要点
14 执行标准
15 清洗工艺
结构原理
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薄板按一定间隔,四周通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压紧螺旋重叠压紧而成,板片和垫片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同时又合理地将冷热流体分开,使其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 [3]
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计算,就是在已知温差比NTUE的条件下,合理地确定其型号、流程和传热面积,使NTUp等于NTUE。 [4]
基本组成结构如图所示:
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⒈板式换热器板片和板式换热器密封垫片
⒉固定压紧板
⒊活动压紧板
⒋夹紧螺栓
⒌上导杆
⒍下导杆
⒎后立柱
特点
(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
a.传热系数高;
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b.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fff.
板式换热器
c.占地面积小。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8。
d.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
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e.重量轻;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4~0.8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2.0~2.5mm,管壳式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管壳式重量的1/5左右。
f. 价格低;
采用相同材料,在相同换热面积下,板式换热器价格比管壳式约低40%~60%。
g. 制作方便;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板是采用冲压加工,标准化程度高,并可大批生产,管壳式换热器一般采用手工制作。
h. 容易清洗;
框架式板式换热器只要松动压紧螺栓,即可松开板束,卸下板片进行机械清洗,这对需要经常清洗设备的换热过程十分方便。
板式换热器
i. 热损失小;
板式换热器只有传热板的外壳板暴露在大气中,因此散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也不需要保温措施。而管壳式换热器热损失大,需要隔热层。
j. 容量较小;
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0%~20%。
k. 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大;
由于传热面之间的间隙较小,传热面上有凹凸,因此比传统的光滑管的压力损失大。
l. 不易结垢;
由于内部充分湍动,所以不易结垢,其结垢系数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3~1/10.
m. 工作压力不宜过大,可能发生泄露;
板式换热器采用密封垫密封,工作压力一般不宜过2.5MPa,介质温度应在低于250℃以下,否则有可能泄露。
n. 易堵塞;
由于板片间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当换热介质含有较大颗粒或纤维物质时,容易堵塞板间通道。
基本分类
一般情况下,我们主要根据结构来区分板式换热器,也就是根据外形来区分,可分为四大类:①可拆卸板式换热器(又叫带密封垫片的板式换热器)、②焊接板式换热器、③螺旋板式换热器、④板卷式换热器(又叫蜂窝式换热器)。
其中,焊接板式换热器又分为:半焊接板式换热器、全焊接板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钎焊板式换热器。
经常用到的分类还有以下:
1 根据单位空间内的换热面积的多少,板式换热器属于紧凑式换热器,主要是与管壳式换热器进行比较,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占地较大。
2 根据工艺用途,又有不同的叫法:板式加热器、板式冷却器、板式冷凝器、板式预热器;
3根据流程组合,分为单程板式换热器和多程板式换热器;
4 根据两种介质的流动方向,分为顺流(并流)板式换热器、逆流板式换热器、交叉流(横流)板式换热器,后两者用的比较多;
5 按照流道的间隙大小,分为常规间隙板式换热器和宽间隙板式换热器;
6 按照波纹,板式换热器有更详细的分别,不再累述,请参考:板式换热器板片波纹形式。
7 按照是否是成套产品,可分为单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机组。
选型计算
板型选择
板片型式或波纹式应根据换热场合的实际需要而定。对流量大允许压降小的情况,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反之选用阻力大的板型。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的情况,确定选择可拆卸式,还是钎焊式。确定板型时不宜选择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以免板片数量过多,板间流速偏小,传热系数过低,对较大的换热器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流程和流道的选择
流程指板式换热器内一种介质同动方向的一组并联流道,而流道指板式换热器内,相邻两板片组成的介质流动通道。一般情况下,将若干个流道按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起来,以形成冷、热介质通道的不同组合。
流程组合形式应根据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在满足工艺条件要求下确定。尽量使冷、热水流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从而得到佳的传热效果。因为在传热表面两侧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时传热系数获得较大值。虽然板式换热器各板间流速不等,但在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时,仍以平均流速进行计算。由于“U”形单流程的接管都固定在压紧板上,拆装方便。
压降校核
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时,一般对压降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应对其进行校核。如果校核压降过允许压降,需重新进行设计选型计算,直到满足工艺要求为止。
计算方法
关于传热系数和压降的计算,由各个厂家产品的性能曲线计算得到。性能曲线(准则关联式)一般来自于产品的性能测试。对于缺少性能测试的板型,也可通过参考尺寸法,根据板型的特性几何尺寸获得板型的准则关联式,国际上的一些通用软件均采用这种方法。
选型软件
关于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软件,一般各自厂家根据自己的板型都有自己的选型软件。国际上通用的软件有HTRI,HTFS等。通用的计算软件公开的很少,国内一些如换热支持提供了提供了板式换热器的在线计算软件,可供参考使用。
常见故障
外漏
主要表现为渗漏(量不大,水滴不连续)和泄漏(量较大,水滴连续)。外漏出现的主要部位为板片与板片之间的密封处、板片二道密封泄漏槽部位以及端部板片与压紧板内侧。
串液
主要特征为压力较高一侧的介质串入压力较低一侧的介质中,系统中会出现压力和温度的异常。如果介质具有腐蚀性,还可能导致板式换热器密封垫片的腐蚀。串液通常发生在导流区域或者二道密封区域处。
压降大
介质进、出口压降过设计要求,甚至高出设计值许多倍,严重影响系统对流量和温度的要求。在供暖系统中,若热侧压降过大,则一次侧流量将严重不足,即热源不够,导致二次侧出温度不能满足要求。
供热温度不能满足要求
主要特征是出口温度偏低,达不到设计要求。
设计特点
1、节能:其换热系数在3000~4500kcal/m2·°C·h,比管壳式换热器的热效率高3~5倍。
2、结构紧凑:板式换热器板片紧密排列,与其他换热器类型相比,板式换热器的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较少,面积相同换热量的板式换热器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
3、容易清洗拆装方便:板式换热器靠夹紧螺栓将夹固板板片夹紧,因此拆装方便,随时可以打开清洗,同时由于板面光洁,湍流程度高,不易结垢。
4、使用寿命长:板式换热器采用不锈钢或钛合金板片压制,可耐各种腐蚀介质,胶垫可随意更换,并可方便在、拆装检修。
5、适应性强:板式换热器板片为独立元件,可按要求随意增减流程,形式多样;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艺的要求。
6、不串液,板式换热器密封槽设置泄液液道,各种介质不会串通,即使出现泄露,介质总是向外排出。
应用领域编辑
板式换热器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医药、食品、化纤

蓄热式
蓄热式换热器用于进行蓄热式换热的设备。内装固体填充物,用以储蓄热量。一般用耐火砖等砌成火格子(有时用金属波形带等)。换热分两个阶段进行。阶段,热气体通过火格子,将热量传给火格子而储蓄起来。二阶段,冷气体通过火格子,接受火格子所储蓄的热量而被加热。这两个阶段交替进行。通常用两个蓄热器交替使用,即当热气体进入一器时,冷气体进入另一器。常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钢平炉的蓄热室。也用于化学工业,如煤气炉中的空气预热器或燃烧室,人造石油厂中的蓄热式裂化炉。热式换热器一般用于对介质混合要求比较低的场合。 [1]
陶瓷
陶瓷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列管式高温热能回收装置,主要成份为碳化硅,可以广泛用于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直接回收各种工业窑炉排放的850-1400℃高温烟气余热,以获得高温助燃空气或工艺气体。
陶瓷换热器
研制成的这种装置的换热元件材料系一种新型碳化硅工程陶瓷,它具有耐高温和抗热冲击的优异性能,从 1000 ℃ 风冷至室温,反复50 次以上不出现裂纹;导热系数与不锈钢等同;在氧化性和酸性介质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结构上成功地解决了热补偿和较好地解决了气体密封问题。该装置传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用以预热助燃空气或加热某些过程的工艺气体,可节约一次能源,燃料节约率可达30 %-55%,并可强化工艺过程,显著提高生产能力。陶瓷换热器的生产工艺与窑具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导热性与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主要应用性能。它的原理是把陶瓷换热器放置在烟道出口较近,温度较高的地方,不需要掺冷风及高温保护,当窑炉温度1250-1450℃时,烟道出口的温度应是1000-1300℃,陶瓷换热器回收余热可达到450-750℃,将回收到的的热空气送进窑炉与燃气形成混合气进行燃烧,这样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陶瓷换热器在金属换热器的使用局限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它较好地解决了耐腐蚀,耐高温等课题。它的主要优点是:导热性能好,高温强度高,抗氧化、抗热震性能好。寿命长,维修量小,性能可靠稳定,操作简便。
http://www.lsxtes.com